秋季研学 | 赤水竹海景区启动研学课程,迎来第一批研学团
在 2024 年 10 月 9 日,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启动了“云间竹海,山间密林”研学课程,并迎来了首批研学团。此次研学课程重点包含,了解竹子的生长特征和环境以及了解与竹子有关的非遗项目。
赤水,被誉为“中国竹都”,其竹子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。乾隆年间,福建人黎理泰从福建引入 4 根楠竹,经过长途跋涉将其种植在赤水,而后这些楠竹逐渐繁衍,形成了如今的竹海。在这里,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赤水竹子的品种、生长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环境。
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以其浩瀚的“竹海”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人们。这里拥有竹类 12 属 40 多种及 2 个竹变种的千百万竿各类竹子,其中尤以楠竹最为著名。楠竹壁厚、尖削度小、材质优良,用途广,闻名中外,深受人们喜爱。
在这次研学中,同学们深入了解自然,认识了赤水竹子的品种、生长特征以及适宜的气候环境等。他们了解到竹子与非遗的紧密关联,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赤水竹编”在这里得到创新发展,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,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,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。同时,“以竹代塑”产业也在赤水积极推进,竹产品逐渐成为替代塑料和木制品的新选择,展现出了赤水竹海的无限潜力。
同学们在这里体验了从砍竹、破竹到亲手编制的全过程,不仅学到了关于竹子的知识与技能,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乐趣。
竹海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,其自然景观壮美迷人,人文历史悠久厚重,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。未来,赤水竹海景区会加强对赤水竹海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保护,推动其可持续发展,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这片竹海的魅力。同时,也会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,共同守护这片自然与文化的瑰宝。
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增长了见识,更培养了保护自然的意识,深刻体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片“云间竹海、山间密林”,共同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。